Search

这篇文章是补充回刚刚在Youtube直播中所提到的“21天培养习惯”这套理论。因为不想偏离主题,所以...

  • Share this:

这篇文章是补充回刚刚在Youtube直播中所提到的“21天培养习惯”这套理论。因为不想偏离主题,所以没向大家详细解释到为何它是伪科学,所以下面会详细说明它的来龙去脉和个人观点供大家参考、分析和思考。
▬▬▬▬▬▬▬▬▬▬▬▬▬▬▬▬▬▬▬▬▬▬
《21天培养习惯》的来龙去脉:
DR.Maxwell在1950年代是一名整形外科医生。在他过往的手术生涯中,他注意到了患者的一个异常的现象,就是整容后的人,需要最少21天才能习惯自己的新面孔。
同样地,做了截肢手术的人最少也需要21天才能消除幻肢的体验。幻肢的意思就是截肢的患者,他被截肢的部分比如左手来说已经是没有了,但是他还是会觉得他的左手还在,而且还会有痛、痒、麻痹等的感觉出现。
后来,DR.Maxwell就把患者这种习惯变化的现象,记录在他写的一本书《心里控制术》(Psycho-Cybernetics),也发表了他对行为改变的其他看法,这本书也一炮而红。
但问题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。有不少激励讲师或学者、专家,就开始拿他这个【习惯变化现象】的故事来讲,甚至扭曲了它的概念,最后形成了【养成一个习惯只需要21天】的神话。
为什么《21天》这个神话会传播到那么厉害?
这个就好像一些直销组织,要招入新会员加入的时候,会说的鸟话。
你只需要幸苦3到5年,你就可以拥有丰厚的收入和自由的生活。
那他为什么不跟你讲10年,因为10年太久,讲了出来后不够吸引力。
跟你讲一、两年就可以做到的话,你又未必信,所以3到5年就刚刚好,听起来比较逻辑、好像比较有可能做到,而且可以让你有机会改变你的人生的开始,听起来就比较吸引人。
所以这个《21天养成习惯》的神话,从60年代开始到今天为止,还是会被许多激励讲师或作者引用,然后在没有过滤的情况下,就把它传播出去给大众。
好了,我们再细心地想想,把一个【幻肢消失需要用到的时间】来转化成【建立习惯需要用到时间】,这个论点的逻辑性到底在哪里,到底这个说法成不成立?
这里我就丢一个问题给大家做延展性地思考和分析。
如果我要你培养两个习惯,一个是晚上睡觉前一个小时不能滑手机,一个是每天早上用手机看5分钟新闻,你觉得哪个比较容易做到?
好了,如果你真的持续这样做了21天,那你有没有信心过了21天后,在你接下来的1年,真的能做到睡觉前一个小时不滑手机和每天早上用手机看5分钟新闻?
我敢保证后者,大部的人比较有机会做得到,但如果是前者的话,90%的年轻人都会失败。
那这两个习惯同样都是用了21天,但为什么成功率会有那么大分别?
因为这是取决于该行为的难度。
在这个网络时代,要一个习惯滑手机的人每天抽5分钟阅读新闻没有什么大不了,但你要他每天睡前一个小时不滑手机,那就是一个有难度的挑战,而且这行为的难度还会因人而异。
比如说要培养这两个习惯的对象一个是30岁以下,一个是50岁以上,我敢肯定50岁的成功率一定比30岁的人来的高。
那克服难度就是和意志力有关!
那单纯靠意志力培养的习惯是不会长久的,特别是你对那个行为没有兴趣,又或者那个行为对你来说,没有太大的吸引力。
举个例子,已故篮球员Kobe Bryant 能够做到每天5点起来跑步,绝对不是单单靠意志力和纪律,而是因为他本身就热爱运动啊。
一个习惯在蓝球场跑动的人,而且也是职业篮球员,每天凌晨起来跑步,你觉得难度会大吗?
而且他内心总是渴望着,体能上能够比其他篮球员更加有优势,那每天跑步对他来说自然就不是太大的问题。
所以说要培养长期的习惯,绝对不是单纯靠个人意志力,人是不可能一天24小时都是在意志力满满的状态下生活。
而且人类是有惰性的,惰性就是人的本性,所以要培养一个长期的习惯,它的方向就是在于要如何驾驭你的惰性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大家好,这主页会通过影片方式分享一些我读过的书的资讯和要点,欢迎大家一起学习和探讨。 欢迎大家订阅我的Youtube频道: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ZN8OiSunQOY
View all posts